
随着2025年冬季临近,俄方改变了针对乌克兰的打击策略。面对乌克兰对俄本土能源和设施发动的无人机袭击,俄军转而集中打击乌克兰的电力、供水等关键基础设施,企图把城市推入停电停水的困境,让民生服务和工业生产陷入瘫痪,营造一种“末日”般的景象。
在哈尔科夫方向,俄军对乌克兰电站发起了打击,同时对巴甫洛格勒的工业区实施了密集轰炸,目标直指乌方的军工企业与配套产业链,试图切断其后勤与生产能力。爆炸和浓烟使得当地厂房和仓库受损严重,部分生产线被迫停产。
在敖德萨方向,一场夜间行动中俄军出动无人机对敖德萨港及其附近区域实施了多轮远程打击。伊利切夫斯克港燃起大火,港口的货物集散区遭到破坏,船舶修理厂也受到冲击,港口运作被迫中断,进出口通道受到了严重影响。
展开剩余68%切尔尼戈夫州则成为电力与铁路设施攻击的重点。铁路电力系统受损导致列车运行受阻,交通运输链条出现断裂;与此同时,该州若干城镇出现大面积断电,民众生活和紧急服务因此面临连锁难题。
这场冲突已经超出正面战场交火的范畴,演变为对敌方纵深后方脆弱环节的系统破坏。乌克兰在正面战场难以彻底阻止俄军攻势,只能依靠无人机对俄本土的天然气站、炼油厂等能源设施发动远程打击,试图从能源经济层面施压,削弱俄方的持续作战能力。
随着乌方无人机产能提升并可能获得远射程武器,乌克兰试图扩大打击深度,瞄准更多炼油厂与天然气设施,力图重创俄罗斯的能源命脉。对此,俄罗斯高层发出强硬警告,认为这种做法会升级冲突,并威胁若乌方不收手,俄军将采取“灾难性”的报复性打击。
进入10月后,俄军在短时间内对基辅州、敖德萨州、哈尔科夫州、苏梅州与切尔尼戈夫州等地展开了多轮袭击。从最初瞄准军工厂与铁路枢纽,战术逐步转向对电力与能源设施的集中破坏,甚至波及位于后方的利沃夫州的电力与交通节点,显示出打击目标的广泛化与系统性。
俄罗斯的目标似乎不仅是“去军事化”乌克兰,更在于削弱其工业基础,企图彻底抹去乌克兰对俄构成的长期威胁。俄罗斯总统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表示,俄方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决心完成既定的“特殊军事行动”目标,并称俄罗斯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方面都能支撑到达成这些目标。
从俄方角度看,打击乌克兰电力等民用基础设施,意在引发国内混乱,借此在消耗战中占据优势。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在美国对其态度出现变化后重新获得了一些信心,认为外部援助可能改变战局。不过,美国最终是否会提供像战斧式巡航导弹那样的远程精确武器,仍存不确定性。
有关美国援助的讨论中,有一个被提及的替代方案来自安杜里尔公司——所谓“巴拉库达”系列,这是一种通过改装无人机形成的简易巡航导弹,号称有220公里、370公里和700公里等不同射程版本。其中约300公里档位的武器,其打击范围与现有的海马斯火箭弹相近,未必显著延长乌军打击纵深;而700公里的“巴拉库达500”需要战机搭载发射、战斗部重量只有大约50公斤,威力有限。
此外,乌方若要用空射型武器打击深远目标,还面临俄方制空权的现实压力:在俄方掌握空域控制的情况下,乌克兰出动战机进行远程打击的可行性大打折扣。因此,尽管获得长射程导弹会给莫斯科带来新的安全顾虑,但在实际操作与风险评估上,美方目前讨论的援助选项与“战斧”相比已经显得收缩许多。
总体来看,战场形态正在向破坏对方后方基础设施与经济命脉的方向发展,双方都在寻求通过非对称手段改变消耗战的态势,而这也使得冲突对平民生活与关键民用系统的冲击更加严重与持久。
发布于:天津市盈辉优配-线上配资股票-实盘配资开户-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