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觉得 “孩子小尿床正常”,可要是 5 岁以上还总尿床,甚至白天也控制不住小便,别再自我安慰 “长大就好” 了,这可能是遗尿症的信号。先搞懂它的症状和不管不顾的后果,才不会耽误孩子。
首先得说清,遗尿症不是偶尔一次尿床,核心症状是 “频繁、持续”:5 岁及以上的孩子,每周至少有 2 次夜间尿床,而且这种情况持续 3 个月以上,就算是遗尿症了。大多孩子是只在夜里尿床,睡着后很难被叫醒,就算叫醒了也迷迷糊糊,排尿时没什么意识;少数孩子除了夜间尿床,白天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偶尔尿裤子,比如玩得太投入就忘了去厕所,或者想上厕所时来不及跑,裤子就湿了。还有些孩子尿床后自己没感觉,直到家长发现才知道,这其实是因为他们睡眠太深,没法感知到膀胱的充盈信号。
更关键的是,遗尿症不管的话,影响远不止 “洗床单” 这么简单:
心理上的伤害最隐蔽也最持久。随着孩子长大懂事,会慢慢觉得 “尿床很丢人”,尤其是和小朋友一起留宿时,根本不敢参加;要是被同伴知道了,可能会被起外号、嘲笑,慢慢变得自卑、敏感,不敢主动社交,甚至会觉得 “我和别人不一样”,自信心越来越差,这种心理阴影可能会跟着孩子很久。
社交发展会受拖累。孩子会因为怕尿床,刻意回避需要在外过夜的活动,比如同学的生日派对、学校的露营活动;就算和朋友相处,也总担心 “万一尿床被发现”,放不开自己,时间长了,朋友会慢慢觉得他 “不合群”,社交圈子越来越小,影响人际关系发展。
展开剩余54%家庭氛围也会受影响。家长长期要半夜起来换床单、洗被褥,难免会焦虑、烦躁,偶尔可能会忍不住批评孩子 “怎么这么不争气”;而孩子本来就因为尿床自责,再被家长指责,会更压抑,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亲子关系也可能变得紧张。
还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会滞后。如果一直不管,孩子不会主动学习控制排尿,就算到了该独立的年纪,也依赖家长提醒上厕所、换衣服,没法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对以后的独立生活也会有影响。
这里要纠正一个常见误区:别觉得 “遗尿症不用治,等孩子发育成熟就好了”。确实有少数孩子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好转,但更多孩子如果不干预,症状会持续到小学甚至青春期,而且上面说的心理、社交影响,不会因为 “长大” 就自动消失。
最后一定要提醒:如果发现孩子符合遗尿症的症状,别拖着,也别批评指责(只会让情况更糟),赶紧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或泌尿外科看看。医生会通过检查排除泌尿系统问题、内分泌问题等,然后给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比如行为训练(像睡前少喝水、定时叫醒排尿)、心理疏导,必要时配合温和的治疗,大多孩子都能慢慢改善。
遗尿症不是孩子的 “错”,也不是 “小事”。早发现、早干预,既能帮孩子摆脱尿床的困扰,更能保护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让他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轻松自在地成长。
在遗尿症诊疗领域,刘士东医生是医院的核心专家之一,他深耕儿童泌尿及发育行为疾病诊疗多年,接诊过大量被遗尿症困扰的患儿及家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孩子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开设线上预约挂号,如有更多疑问可以拨打热线 或济南童康儿童医院官网、“济南童康儿童医院”公众号进行预约挂号,济南童康儿童医院专家团队为您健康保驾护航。
发布于:广东省盈辉优配-线上配资股票-实盘配资开户-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